有唐一朝,令后人咋舌的不僅僅是強盛的國力和遼闊的疆域,更讓后世瞠目的是浩如煙海的唐詩。有專家考證,唐朝有傳世詩作5萬5千余首,史載詩人3千7百多位。當詩人們詩興大發之時,就喜歡到處潑墨留詩。為滿足這種驚人龐大的需求,唐朝的寺廟、驛站、酒樓、風景名勝等人流密集之地,都會特別留出白墻或木板,供大家揮灑。偶有名人來訪,佳作傳世,連帶題詩之處也一舉成名,等同是廣告宣傳了。譬如,湖北黃鶴樓就因唐代詩人崔顥的同名詩作而天下聞名。
黃鶴樓
崔顥(唐)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黃鶴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武昌蛇山峰嶺之上,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天下絕景”之稱。相傳黃鶴樓始建于三國時代,距今已有1780多年歷史。當時,孫權為實現“以武治國而昌”(“武昌”的名稱由來于此),筑城為守,建此樓以瞭望。到了唐朝,黃鶴樓的軍事性質逐漸弱化,演變成為著名的名勝景點,歷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覽,都會留下膾炙人口的詩篇。
黃鶴樓主樓
崔顥,今河南開封人,盛唐詩人。他才思敏捷,長于寫詩,《舊唐書》曾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相提并論??上蔑嬀坪唾€博,早年以宮廷詩為主,情志浮艷,導致仕途浮沉,終不得志。后來,他游覽山川,經歷邊塞,視野大開,臨老卻轉性了,詩風也變得雄渾自然?!饵S鶴樓》就是他晚期的作品。
這首詩以充滿遐想的“仙人騎鶴”故事開頭,給黃鶴樓蒙上了一層朦朧的神話色彩??上娠L道骨的昔人已經離去,一個“空”字,暗示了詩人心里對這座富于傳說的黃鶴樓的憧憬和看見空樓時的悵然若失。
李白望鶴圖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樓頭目送,江天相接的自然畫面因白云的襯托愈顯宏麗闊大,黃鶴樓久遠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終歸物是人非,鶴去樓空。
云霧中的黃鶴樓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二句,由遐想回到現實,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有一片碧綠的芳草覆蓋。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比漳簳r分,最容易生出旖旎的愁思。鳥要歸巢,船要歸航,游子要歸鄉。水霧江煙,一面迷蒙,問鄉鄉不語,思鄉不見鄉,面對此情此景,誰人不生鄉愁?詩作以一“愁”字收篇,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也暗合了開篇時的悵然若失。
夕陽西下
這首詩寫得意境開闊、氣魄宏大,且淳樸生動,一如口語,令人嘆為觀止。詩人的風采與秉性亦隨詩篇的展開躍然紙上,鄉愁情懷的抒發也沒有愁苦萬分,而是波瀾壯闊、豪邁昂揚,因此這首詩不僅成為崔顥的傳世之作,也奠定了他的一世詩名。
話說崔顥來了一趟黃鶴樓,登高望遠,心有所動,寫了一首感懷詩,放在那兒,也沒有大不了的。只不過時隔許久,李白也來了。黃鶴樓立刻風生水起,驟起波瀾。因為崔顥的這首詩竟然使詩仙李白大傷腦筋,面對美景,詩興全無,不得不遺憾地嘆道:“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話說得無比勉強和無奈。以李白的文名,“哲匠斂手,無作而去”,甘于屈于人下,實在少有。聽說,李白后來并不服氣,在游覽金陵的鳳凰臺和鸚鵡洲時,專門仿照崔顥的《黃鶴樓》,寫了《登金陵鳳凰臺》和《鸚鵡洲》2首詩,引來后世許多評論大家的點評。
還沒有人說話,你來說兩句吧